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9:15 点击次数:176
国庆长假期间,北京欢乐谷玛雅区的“野人”NPC 成为园区热门亮点,其中不少扮演者是在校大学生。这些大学生通过园区招聘加入兼职队伍,招聘要求明确年满18周岁、性格外向且表现力强,甚至标注“带薪发疯,抽象有理”的趣味条件,面试包含无实物自由发挥环节。
他们的日常工作时长约5小时,主要参与“玛雅天灾”实景演出,在草屋中接受游客投喂互动,配合200多个声光电设备与50多个特效点位完成表演,还会通过“投喂换兑换券”机制增强游客参与感。面对国庆激增的客流,有兼职学生坦言“游客太热情,已经吃不下了,累坏了”,但仍表示工作很开心。
这一现象折射出大学假期兼职的显著演变。从形式上看,已从传统的家教、促销等体力型岗位,转向文旅IP互动、剧本杀NPC等体验型岗位,像欢乐谷“野人”这类需要表演与社交能力的角色日益增多,甚至保洁等后勤岗位也融入情景化演绎需求。
展开剩余71%从需求侧讲,市场从单纯“人力补充”转向“氛围营造”,主题公园、商圈等通过特色兼职角色打造消费场景,300余名NPC驻场的欢乐谷就是典型例证。从载体而言,兼职对接更趋平台化,不再局限于线下中介,而是通过园区官方渠道、兼职APP等精准匹配,岗位信息更透明。
延伸至大学生课后兼职,其利弊呈现鲜明两面性。利端首先体现在经济独立与责任意识培养,尤其对家庭困难学生而言,兼职收入可缓解生活压力,正如勤工俭学的学生通过劳动改善生活。
其次是实践能力提升,欢乐谷“野人”在互动中锻炼的沟通表达能力,或与专业相关的兼职积累的行业经验,能弥补校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差距。此外,兼职还能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,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兴趣与适配领域。
但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。学业受影响是首要问题,课后兼职若占用过多时间,易导致课程缺勤、作业拖沓,形成 “重实践轻学业” 的失衡。
权益保障不足更显突出,大学生兼职多属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,劳动仲裁常不予受理,如上海某餐饮公司曾以“工作不足月”为由拖欠大学生报酬,需通过检察院依据民法典调解维权。
部分兼职还存在安全隐患与成长损耗,过度重复的体力劳动或无意义的互动,难以实现能力提升,反而可能消耗精力。
平衡兼职利弊的关键在于“适度”与“匹配”。大学生应优先保障学业,选择与专业相关或能提升核心能力的岗位,如文旅专业学生参与欢乐谷演出可积累演艺实践经验。同时需增强法律意识,留存微信聊天记录、工作照片等证据,遇欠薪等问题可借助民法典维权。
企业与学校也应形成合力,企业规范兼职合同与待遇,学校提供兼职指导与权益保障咨询,让兼职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助力而非负担。
发布于:浙江省Powered by 极速赛车技巧图解图文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